close

undefined

一、WHY use it?

 

李笑來常說:「閱讀本身,幾乎沒有任何價值;閱讀之後的思考,思考之後的選擇,選擇之後的行動才有價值;反正光看是沒用的,你必須有所行動。」透過黃金圈來閱讀,能達到最後的「行動」,完成閱讀本身最大的價值。

 

二、WHAT is it?

 

黃金圈法則原本是用在商業上的分析法,發明人說一般的公司從WHAT開始,調查哪些產品的銷量比較好;接下來研究HOW,試圖去解釋這個產品是如何達到較高的銷量,最後才或許討論到WHY,這個會剖析為什麼這個公司要做這個產品,這就關乎這個公司的信念。

 

而一家出色的公司,順序應該從WHYHOWWHAT,舉個例子:蘋果就是從WHY出發去,為什麼我們要成立?因為我們要挑戰現在的使用方式,挑戰美學的極限等等,再接下來才是如何做到?做什麼?

 

黃金圈法則就是一個由目標為核心價值的行為準則,強調行動應依照「目標—方法—行動」的順序,這套法則被應用到各種領域,而今天,我要來介紹我將黃金圈應用於閱讀學習的方法,一個與大家切身相關的領域。

 

三、HOW to use?

 

1. 從自己出發

 

a.WHY read the book?

在做閱讀之前,一定要先停下來想想為什麼要讀這本書,是想要獲得什麼樣的知識,《異類》告訴我們真正的學習應該是刻意的,帶著目的的,這樣才能提高學習的性價比。

b.HOW to read?

接下來,就是如何閱讀,這就是本文想要傳遞的知識。

c.WHAT books to read?

最後才是找書來看,而挑書的法門,無非透過速讀來達成,簡略來說步驟如下,先看導讀、序與結語瞭解書本的大略概念,再看目錄架構出書本的大鋼,最後概略的掃過書本的引用資料和索引,透過這些,來瞭解這本書是不是符合最初學習的目的。

 

2.瞭解作者的思想

a.WHAT do you get?

透過閱讀,我們會初步得到資訊,也就是作者在書中所提到的種種論述,閱讀的時候將重要的段落或是有興趣的論述標記起來,再透過查閱相關的參考資料,深度完整的理解後,才達成完整的資訊閱讀。

b.HOW is this organized?

接下來,我們必須把上面取得的片段資訊整理出一個邏輯架構,人腦天生適合理解有因果關係的事情,透過思維導圖將所有的資訊用有邏輯的方式架構出來,能同時增強理解與輔助記憶,至於思維導圖的用法,大家查詢一下應該就能得到很多方法。

c.WHY the author write this?

整理出思維導圖後,我們應該試圖判斷作者在書中想要回答的是什麼問題,這不一定只有一個,哪個比較主要?哪個比較次要?這些問題的順序是怎樣?是理論還是做法的問題?並且瞭解到哪些沒有被回答。

 

3.應用到自己

 

a.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整理出思維導圖後,就可以在各觀點下面補充自己的經驗,透過連結,讓這個知識真的和自己有關。達到更深刻的理解,也能看出這本書能夠應用在哪些地方。

b.HOW to do this?

再來,寫下針對這些訊息,可以如何進行的下一步行動,讓知識真的應用在自己的生命裡,我們才能因為它變的更好,也達到閱讀本身最初的目的。

c.WHY this end up like this?

這個就很少閱讀法會提到,也就是當你真的應用所學後,應該要有一個評估的過程,如果達到與原本預期的效果一樣,那是不是能夠更好?如果與原本的預期不同,那原因是什麼?是不是沒有真的理解作者想表達的,還是這種情況其實不適合用這種方法?透過回饋,來達到最高效的學習。

 

四、總結

透過三層黃金圈來解析一本書,來達到最後的目的,也就是「有所行動」

第一層:瞭解自己

WHY should we read books?

HOW to read books?

WHAT books should we read?

第二層:瞭解作者

WHAT do you get from the books?

HOW are these imformation related to you?

WHY the authors write these books?

第三層:回饋自己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 and the books?

HOW to use the knowledge?

WHY it ends up like thi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ychen 的頭像
    cychen

    分享。書評。知識

    cy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